close

資料來源│工商時報│彭禎伶│2019.10.24 

國內22家壽險公司一家都不能倒!

立委陳賴素美23日要求金管會,應比照5家國內系統性重要銀行,

選出系統性重要壽險公司,增加相關財務要求,

但金管會主委顧立雄回應:

1. 國際間尚無挑選系統性重要壽險的準則,

2. 無論規模大小、有沒有金控富爸爸的壽險公司,
 金管會都要「拉著一起往前走,沒有一家可以倒」。

 

金管會早已啟動接軌大魔王會計IFRS17的準備工作,

即所有有效保單(負債面)要以公允價值表達,

過去國外壽險業一度評估要大幅增提準備金,

也因此紛紛退出亞洲市場、以1元或補貼方式出售保單資產等。


 

  現行台灣尚有22家壽險公司,國泰人壽、富邦人壽、南山人壽、新光人壽、台灣人壽、中國人壽、三商美邦人壽與全球人壽等8家資產逾兆元,其中5家是金控子公司。遠雄人壽、宏泰人壽、台銀人壽、中華郵政與元大人壽5家,資產在2千多億到7千多億元之間,且主要是傳統保單的壽險公司,合庫人壽資產多是投資型保單,第一金人壽資產約500~600億元,另外7家都是有國外知名保險集團為後盾的外商壽險。

 


 

顧立雄說台灣已每年試算,各公司要對舊有保單缺口提出準備金補強計畫,

再加上國際間預定2022年接軌IFRS17,台灣要延到2025年,

已是比較「平滑的調整」。

 

同時,金管會已出手控管各壽險公司競相提高宣告利率的動作,

並要調降責任準備金利率、增加死亡保額最低比率規定、

宣告利率平穩機制及保單服務契約利潤測試(CSM)等,

都是要降低各公司吸收保費的速度,減少資金去化的風險;

且獲利要儘可能留在帳上、轉為資本,強化財務結構。

 

顧立雄並呼籲所有保戶,過去大家愛買儲蓄險,

是因為比定存利率高、有保證收益,又是壽險公司來保證,感覺很安心,

但未來大家要體認買的是「保險」,

壽險公司要提足準備金,才能履行多年後的承諾。

 

因此金管會不打算選出重要性系統壽險公司,

因為每一家都重要,無論有沒有金控富爸爸在背後支撐,

國內大中小壽險公司都必須「同步」接軌上IFRS17,

沒有一家可以倒,顧立雄相信2025年之前應可作好相關準備工作。

資料引用    

補充專業知識,了解自己的權益!

想知道更多,快點選→ 保險專案規劃點擊我

文章標籤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保險知識+ 的頭像
    保險知識+

    保險知識+

    保險知識+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